close

人文,人文、科學,文學、人文、電子書,書籍、文具、DVD,經典。屈原 楚辭


描述: http://buy.yahoo.com.twhttp:/tw.m.yimg.com/webpage/img/m0601/g10_product_002.gif

 

本書導覽:

 

「人與經典」總導讀



文/柯慶明


  一鄉之善士,斯友一鄉之善士。一國之善士,斯友一國之善士。天下之善士,斯友天下之善士。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,又尚論古之人。頌其詩,讀其書, 不知其人可乎?是以論其世也,是尚友也。


  上述孟子謂萬章(萬章是孟子喜愛的高足弟子)的一段話,或許最能詮釋孔子所謂:「無友不如己者」之義,因為這裡的「如」或「不如」,就孔子而言是從「主忠信」一點立論,而就孟子而言,則從其秉性或作為是否足稱「善士」,而更作「一鄉」、「一國」、「天下」之區別,以見其心量與貢獻之大小,充分反映的就是一種「同明相照,同氣相求」的渴望。這種不謀其利而僅只出於「善善同其清」的道義相感,或許就是所謂「交友」最根本的意義:靈魂尋求他們相感相應的伴侶,「知己」因而是個無限溫馨而珍貴的詞語。


  但是「善士」們,不論是「一鄉」、「一國」或「天下」之層級,在這高度繁複流動的現代世界裡,大家未必皆有機緣相識相交而相友,於是「尚論古之人」的「尚友」就更加重要了。因為透過「頌其詩,讀其書」:我們就可以發現精神相契相合的同伴;當我們更進一步「論其世」,不僅「聽(閱)其言」,而進一步跨越時空、歷史的距離,「觀其行」時,我們就因「知其人」,而可以有「尚友」的事實與效應了。


  我們因為這些「古之人」的存在,而不再覺得孤單。雖然我們或許只能像陶淵明一樣,深感「黃(帝)唐(堯)莫逮」,未能及時生存於那光輝偉大的時代,而「慨獨在余」,而深具時代錯位的生不逢時之感;但卻也因此而無礙於他以「無懷氏之民」或「葛天氏之民」為一己的認同;在他以五柳先生為其寓託中,找到自己有異於俗流的生存方式與實現生命價值的途徑。


  雖然未必皆得像陶淵明或文天祥那麼戲劇性;「風簷展書讀」之際,時時發現足資崇仰共鳴的「典型在宿昔」,甚至生發「敢有歌吟動地哀」的悲憫同情,卻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:這使我們不僅生存在同代的人們之間,更同時生活在歷代的聖賢豪傑、才子佳人,以至雖出以寓託而不改其精神真實的種種人物與人格之間,終究他們所形成的正是一種,足以寄託與安頓我們生命的,特殊的「精神社會」:或許這也正是人文文化的真義。


  當這些精神人格所寄寓的著作,能夠達到卓超光輝,足以照耀群倫:個別而言,恍如屹立於海濤洶湧彼岸的燈塔;整體而言,猶若閃爍於無窮暗夜的漫天星斗,燦爛不盡……這正是我們不僅「尚友」古人,更是面對「經典」的經驗寫照。


  在各大文明中,許多才士偉人心血凝聚,亦各有鉅著,因而成其「經典」;終至相沿承襲,而自成其文化「傳統」,足以輝映古今,這自然皆是人類所當珍惜取法的瑰寶。至於中華文化的經典,一方面我們尊崇它們的作者,如劉勰《文心雕龍.徵聖》所宣稱的:「作者曰聖,述者曰明;陶鑄性情,功在上哲」;但是對於此類「上哲」的形成與「經典」的產生,歷來的賢哲們,更多有一種「殷憂啟聖」的深切認知。這種體認最清晰的表述,就賢哲人格的陶鑄而言,首見於《孟子.告子》:


  古者,富貴而名摩滅,不可勝記,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。蓋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賦《離騷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國語》;孫子臏腳,《兵法》脩列;不韋遷蜀,世傳《呂覽》;韓非囚秦,〈說難〉、〈孤憤〉;《詩》三百篇,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。此人皆意有鬱結,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,思來者。乃如左丘無目,孫子斷足,終不可用,退而論書策,以舒其憤,思垂空文以自見。


  這一段話,不僅指出眾多賢哲的早歲困頓的歲月,其實正是為他們日後的大有作為,提供了經驗知識的準備,更重要的是陶鑄力堪大任的人格特質。一方面是人類的精神能力必須接受挫折和困頓的開發:「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」;另一方面則是處世謀事要恰如其分,肇造成功,永遠需要以「試誤」的歷程來達臻完善:「人恆過,然後能改」;創意的產生來自困難的挑戰,也來自堅持解決的意志與內在反覆檢討圖謀的深思熟慮:「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」;而任何執行的成功,更是需要深入體察人心的動向,回應眾人的企盼與要求:「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」。簡而言之,智慧自歷鍊來,志意因自勝強,執業由克己行,成功在眾志全……孟子所勾勒的其實是與人格養成不可分割的,一種另類的「個人的知識」(Personal Knowledge)。因此當他們將此類「個人的知識」,轉成話語,形諸著述,反映的仍然寓涵了他們「生於憂患」的經驗,以及超拔於憂患之上的精神的強健與超越、通達的智慧。


  對於中國「經典」的這種特質,最早作出了觀察與描述的,或許是司馬遷,他在〈報任少卿書〉說:


  古者,富貴而名摩滅,不可勝記,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。蓋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賦《離騷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國語》;孫子臏腳,《兵法》脩列;不韋遷蜀,世傳《呂覽》;韓非囚秦,〈說難〉、〈孤憤〉;《詩》三百篇,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。此人皆意有鬱結,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,思來者。乃如左丘無目,孫子斷足,終不可用,退而論書策,以舒其憤,思垂空文以自見。


  司馬遷在《史記.太史公自序》中亦作了類似的表述,只是文前強調了:「夫《詩》、《書》隱約者,欲遂其志之思也。」就上文的論列而言,首先這些「經典」的作者都是「倜儻非常之人」,足以承擔或拘囚、或遷逐、或遭厄、或殘廢等等的重大憂患,但皆仍不放棄他們的「欲遂其志之思」,而皆能「發憤」,以「退而論書策」,「思垂空文以自見」來從事著述。


  其中的關鍵,固不僅在「不得通其道」之事與願違的存在困境中,「意有鬱結」而於「恨私心有所不盡,鄙陋沒世,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」的存在焦慮下,欲「以舒其憤」之際,選擇了「思垂空文以自見」的自我實現的方式;而更重要的,是他們皆能夠跳出一己之成敗毀譽,採「退而論書策」,以訴諸集體經驗,反省傳統智慧的方式,來「述往事,思來者」。就在這種跳脫個人得失,以繼往開來為念之際,他們皆以其深刻而獨特的存在體驗,對傳統的經驗與累積的智慧,作了創造性轉化的嶄新詮釋。於是個別的具體事例,不僅只是陳年舊事的記錄,它們卻更進一步的彰顯了某些普遍的理則,成為足以指引未來世代的智慧之表徵,這正是一種「入道見志」的表現;這也正是「個人的知識」與「傳統的智慧」的結合與交相輝映。


  因而「經典」雖然創作於古代,所述的卻不止是僅存陳跡的古人古事,若未能掌握其中「思來者」的寫作真意,則好學的讀者即使「載籍極博」,亦不過是一場場持續的「買櫝還珠」之遊戲而已。因而這種透過個人體驗所作的創造性轉化與詮釋,不僅是一切「經典」所以產生與創造的真義;更是「經典」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的與時俱新之契機;我們亦唯有以個人體驗對其作創造性的轉化與詮釋,才能真正掌握這些「經典」中,「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」的艱苦用心,而領會其高卓精神與廣大視野,激盪而成我們一己志意之昇華與心靈境界之開拓。這不僅是真正的「尚友」之義,亦是我們透過研讀「經典」,而能導致文化傳統與人文精神,得以永續的層層提升與光大發揚的關鍵。


  基於上述理念,王德威院士和我,決定為麥田出版策劃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「人與經典」叢書,一方面選擇經、史、子的文化「經典」;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、賦、詩、詞、戲曲、小說,以及臺灣文史的名家名作,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,既精選精注其原文;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,作深入淺出的闡發,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「尚友」賢哲;綜覽則為體認文化「傳統」: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;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,因而得以有方向、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。

內容簡介:


中國史上具名創作的第一部文學總集《楚辭》
詩人騷人愛國者 屈原,個人意志最燦爛的呈現
再現人文精粹,傳承經典價值──「人與經典」叢書
 
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──
我放眼四望,再一次回鄉的機會是在何時?

在中國文學史上,至今沒有一個文人的影響層面能夠超越屈原

王德威/總召集.柯慶明/總策劃
重新閱讀人文經典.再現大師創作歷程

【精采內容】
人與經典首波相會,屈原及其作品《楚辭》
關於屈原:以其一生衝撞所謂國家的想像,開拓個人疆界的局限
不見容於當世、踽踽獨行的偉大靈魂,見其所處的大環境混濁蒙昧,仍像螳臂擋車不斷對上位者釋出力挽狂瀾的悲鳴。他期待言論被看見,意見被施行,百姓得安樂,上位者成明君,在亂世中找尋個人跟集體命運的出路。出身良好,少年得志,終生卻遭逢二度流放,再無法回歸故土家園。他行走川河大地問天尋求答案,將腳下的沈思化成一篇篇擲地有聲之作,走入民間與大眾百姓對話,並記寫民俗信仰,創作的多元性令人驚異。

關於《經典。屈原 楚辭》:他的靈魂從未死去,以勁筆向天地叩問
長期研究屈原作品的傅錫壬,透過充滿個人風格、涵沛情感的解說,從創作時代背景到後代人們熱讀《楚辭》的風潮,從名作〈離騷〉始,到「作者是誰」仍存爭議的〈卜居〉,分篇娓娓道來。芳華年少到凜冽暮年,堅持不可為而為之,從屈原身上,看見身而為人所能發揮的極大力量。《楚辭》在不同的時代各自散發超凡魅力,詩人即騷人,閱讀經典印見古今,屈原及其作品《楚辭》,持續引領風騷再千年。

【本書重點】
【九歌】
介紹屈原的作品首談〈九歌〉,是沅、湘流域的民間祭神歌,不是屈原的原創,為改寫之作。屈原已遭放逐,來到蠻?之地,習俗卑陋,民間祭神歌的文詞既鄙俚,而在陰陽人鬼之間,又難免不會有褻慢淫荒的滲雜。見到這些祭神歌而有所感觸,就是屈原修改潤飾〈九歌〉的動機與態度。

【離騷】
在屈原的作品中,最膾炙人口的當非〈離騷〉莫屬。創作時間應在楚頃襄王再次放逐他到江南之後,是屈原晚年的作品。內容有如一篇自傳,從出生一直寫到萌生死志,全文二千四百九十字,是屈原血和淚凝聚的生命悲歌。

【九章】
所收錄的〈懷沙〉是屈原的絕筆作,情緒反而顯得極為冷靜。這可能是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段時光,對於流放初始的時間與周遭接觸的景物,記憶格外清晰。

【天問】
是屈原的作品裡十分奇特的篇章,他一連問了一百七十二個問題,上自天文,下至地理,中及人事。讀〈天問〉的目的不是欣賞文辭之美,而是在探索屈原在面對紀錄先人之事的宗祠壁畫時,思路如何疑惑,進而有所解答。

【遠游】
展現屈原歷經思想衝突掙扎後,漸入交融兼顧的人生哲理和態度;有現實的矛盾與掙扎、有形體的消逝到精神的淨化,更有與自然為鄰的交會與融合。所謂遠遊,不是形體的實質遠行,而是心性修養的洗滌。

【卜居】
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,遇到與自己初衷或理想不盡相同的遭遇,自然就會產生「何去何從」的徬徨與抉擇。居,正是一個人處世的原則與態度。〈卜居〉看屈原如何面對感情困頓的泥淖,如何取得衝破難關的力量。

【漁父】
屈原這位三閭大夫應該負責楚國宗室的祭祀,是不該長期離開宗廟之所在地的,不知名的「漁父」這一問,有如在屈原的傷口上撒鹽,所以〈漁父〉一篇對屈原來說不但不是安慰,反而是一種致命的刺激。

收錄:
九歌十一篇:沅、湘流域的祭神歌
離騷一篇:自傳式的告白
九章九篇:流放者的行吟之歌
天問一篇:神話傳說的淵藪
遠遊一篇:遊仙思想的濫觴
卜居一篇:何去何從的徬徨與抉擇
漁父一篇:遊於江潭,行吟澤畔
招魂一篇:魂兮歸來哀江南
大招一篇:魂兮歸來尚三王
屈原大事年表

【書系特色】
再現人文精粹,傳承經典價值
麥田【人與經典】書系,務求成為現代人閱讀國學經典的最佳選擇

「『人與經典』強調三項特色:(一)我們不只介紹經典,更強調『人』作為思考、建構,以及閱讀、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。因為有了『人』的介入,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。(二)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,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。以此,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、日新又新的意義。(三)我們更將『人』與『經典』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。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,都與臺灣淵源深厚,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。」
──
總召集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

「麥田出版策畫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《人與經典》叢書,一方面選擇經、史、子的文化『經典』;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、賦、詩、詞、戲曲、小說,以及台灣文史的名家名作,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,既精選精注其原文;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,作深入淺出的闡發,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『尚友』賢哲;綜覽則為體認文化『傳統』: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;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,因而得以有方向、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。」
──
總策劃 台大教授柯慶明

a.
選題全面且精要:精選現代讀者喜愛且必讀的國學經典至少35部,分批出版:選題涵蓋經,史,子,集等領域;兼具「有趣且有用」的內容,幫助讀者增進國學涵養,提昇人文基礎賞讀及寫作能力。

b.
名家編委及編撰群: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、台灣大學柯慶明教授總策劃。每本經典邀請台灣該主題領域有專研的名家學者編撰,專業嚴謹。

c.
內容獨具特色:每本內容主要呈現「人的故事──經典的作者生平故事」及「經典作品的解析」二項重點。除了經典作品的分析導讀外,經典原著作者的生平,有別於一般簡略又平舖直述的簡介方式,每一位經典作者的生平,都將有13萬字的生命故事呈現給讀者。這是台灣第一套針對「經典作者」作「人物小傳」的完整書寫,讓讀者除了閱讀經典作品的神髓外,還能體驗經典作者完整豐富的生命內涵。

d.
現代感的經典包裝:由知名設計王志弘全系列規畫設計,兼具收藏的質感與閱讀的便利。

【專業推薦】
王文興(作家)
朱天文(作家)
李永平(作家)
李偉文(作家)
吳岱穎(作家)
林懷民(雲門舞集創辦人)
胡曉真(中研院文哲所所長)
凌性傑(作家)
康來新(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)
張健(臺大中文系教授)
張曼娟(作家)
陳大為(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)
陳芳明(政大台文所教授)
陳雪(作家)
曾淑賢(國家圖書館館長)
鍾文音(作家)
簡靜惠(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
(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)

【好評推薦】


「一流的文學,一流的研究,一流的入門讀物。」
──
王文興(作家)

「我的老師,詩人楊牧曾說:『有志寫作的年輕人,若想成為傑出的作家,必須多讀經典作品,為自己的文學創作奠定堅實的根基』。麥田『人與經典』這套書,篩選中國文學經典,采擷其中精華,聘請學者作專業性的、深入淺出的導讀和分析,不僅適合一般讀者閱讀,對臺灣的青年寫作者,尤其大有助益,值得推薦。」
──
李永平(作家)

「經典經過一代代傳誦,已是一個民族文化與集體潛意識的來源,可惜隨著時代變遷,孩子與青少年已與我們的經典距離愈來愈遙遠。很盼望經由這套用心整理與出版的書,能引導年輕人找回民族的認同感。」
──
李偉文(作家)

「經典是人文的精華,豐富人類的思想,但唯有腦袋活潑的讀者,才能維持經典的活力,這便是人與經典生命相繫與會通之處。『人與經典』書系經由深入而且逸趣橫生的導讀,讓經典的生命與現代讀者的生命產生聯繫,進而促成人的活潑思想,激揚經典的迴轉多姿。人文化育,與其仰賴學校教材,不如自己汲取活水,『人與經典』正是汩汩源頭:何不掬之、飲之?」
──
胡曉真(中研院文哲所所長)

「這套麥田『人與經典』書系,有以下三個特點:
一、深入淺出,易讀易懂。
二、把握重點,得其精髓。
三、語譯、解讀,均頗地道。」
──
張健(臺大中文系教授)

「國學經典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與精髓,其價值自不待言,值得我們細細閱讀品賞。然因時空久隔,當代大多數人對經典古書不易完全讀懂,因此導讀是很重要的媒介;這也是我在圖書館常常舉辦經典導讀閱讀推廣演講的原因。欣見麥田出版推出「人與經典」系列叢書,將以十年的時間,精選三十幾部國學經典出版導讀,首波三冊係鄭明娳教授編著《曹雪芹 紅樓夢》,傅錫壬教授編著《屈原 楚辭》,以及陳芳英教授編著《關漢卿 戲曲》。由此三冊可略知這套導讀系列特色所在,從王德威院士總召集,柯慶明教授總策畫,以至各冊的撰稿人,皆是學有專精的教授,選材適切,內容嚴謹。他們不止導讀賞析該經典作品內容,也詳細介紹該經典的作者生平、時代背景,乃至文類特質與演變,可謂將他們對該經典作品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介紹給讀者,深具學術價值。因此我認為,經典作品及其作者,加上導讀的學者,構成了這套「人與經典」的三大主軸,帶領我們入門,領略中華文化之優美。」
──
曾淑賢(國家圖書館館長)

序跋:

 

自序/流放者的悲歌



  
在中國文學史上,至今沒有一個文人的影響層面能超過屈原,在政治上,他忠君愛國的情操,成為漢朝興邦,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的民族號召;在文學上,他以鋪排、怨悱的寫作風格促成了漢代賦體的大盛;在民俗上,至今全球華人社會中,每到五月五日的端陽節,還盛行著「龍舟競渡」和「包粽子」等紀念他的活動。

  屈原的文學作品收錄於《楚辭》一書,它是西漢時劉向輯錄的戰國時期南方楚地詩歌的總集。傳統的目錄學都把它列為「集部」之首,所以它也是中國文人具名創作的第一部文學作品,與較早代表北方的詩歌總集《詩經》,合稱「南北雙璧」。

  
《世說新語.任誕篇》說:「王孝伯言:『名士不必須奇才,但使常得無事,痛飲酒,熟讀離騷,便可稱名士。』」雖然語帶諷刺的意味,卻也透露出熟讀屈原作品,已經成為魏晉名士的必備修養。

  
屈原究竟有那些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?它具有那些震撼人心的魅力?二千多年後的今天,我們要怎麼讀這些作品?當我要執筆寫這本書時,這一連串的問題一直縈繞著我的思緒。我與麥田出版編輯部林秀梅小姐連繫,答案出奇的簡單:「寫一本人人都能讀得懂,讀得完的書。」其實,這真是最嚴苛的要求。畢竟屈原所處的時代,已經離我們那麼的久遠,語言、文字的解讀,難免產生一些隔閡。再三思考後,我決定採用了以下的方式和步驟:

  
第一、首先介紹屈原的生平。既然「文學作品是文人生命的體認」,讀作品之前,又怎能不先了解其人!不了解屈原忠而被讒,二度放逐的心境,是很難掌握作品的深層底蘊。

  
第二、介紹「楚辭」的特色和《楚辭》這本書。

  
第三、作品的賞析部分,採漸進的方式:

  
(一) 從巫楚文化的解讀進而到屈原A型性格的特質;從人神淒迷的戀情反襯出屈原放逐的怨懟。所以先讀〈九歌〉再讀〈離騷〉和〈九章〉等,最後則是〈招魂〉和〈大招〉。我們既然疼惜屈原,又怎麼忍心讓他孤寂的「自招」其魂,且伴他一掬同情的眼淚吧!

  
(二) 每篇作品均先有導讀,介紹創作背景與特色。

  
(三) 為了便於詩篇內容的賞析,採原文與語體(譯)詩並列對照的方式。既可以一目了然,又省去許多注解的篇幅。


收錄屈原的作品有:



九歌十一篇:沅、湘流域的祭神歌

離騷一篇:自傳式的告白

九章九篇:流放者的行吟之歌

天問一篇:神話傳說的淵藪

遠游一篇:遊仙思想的濫觴

卜居一篇:何去何從的徬徨與抉擇

漁父一篇:遊於江潭,行吟澤畔

招魂一篇:魂兮歸來哀江南

大招一篇:魂兮歸來尚三王



  基本上,該書除了引用到《楚辭》的原文,或不得不引用的少數典籍外,其他引用古籍中的任何資料,都經語體文的翻譯,讀者若想一睹原典,就只有叨勞各位依書名或篇名,自己去翻查了。



  我的第五本有關屈原的書即將問世,謝謝慶明兄,居然還記得我這個多年未見的朋友。如果不是他的推介,我是無緣寫這本書的。

「人與經典」總序



文/王德威


  「人與經典」是麥田出版公司創業二十周年所推出的一項人文出版計畫。這項計畫介紹廣義的中國經典作品,以期喚起新一世代讀者接觸人文世界的興趣。取材的方向主要來自文學、歷史、思想方面,介紹的方法則是以淺近的敘述、解析為主,並輔以精華篇章導讀。類似的出版形式過去也許已有先例,但「人與經典」強調以下三項特色:


  我們不只介紹經典,更強調「人」作為思考、建構,以及閱讀、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。因為有了「人」的介入,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。


  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,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。以此,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、日新又新的意義。


  我們更將「人」與「經典」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。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,都與臺灣淵源深厚,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。


  經典意味著文明精粹的呈現,具有強烈傳承價值,甚至不乏「原道」、「宗經」的神聖暗示。現代社會以告別傳統為出發點,但是經典的影響依然不絕如縷。此無他,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畢竟不能,也沒有必要,忽視智慧的積累,切割古今的關聯。


  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、「萬古流芳」的鐵板一塊?我們記得陶淵明、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,他們的盛名都來自身後多年或多個世紀。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,成為經典只是近代的事。晚明顧炎武、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,而像連橫、賴和的地位則與臺灣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。至於像《詩經》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,更說明就算是著毋庸議的經典,它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。


  談論、學習經典因此不只是人云亦云而已。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,正因為其豐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、詮釋、批評的焦點,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。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與情境的自覺,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,包括了人文典律的轉換,文化場域的變遷,政治信念、道德信條、審美技巧的取捨,還有更重要的,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,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。


  以批判「東方學」(Orientalism)知名的批評家愛德華.薩依德(Edward Said, 1935-2003)一生不為任何主義或意識形態背書,他唯一不斷思考的「主義」是人文主義。對薩依德而言,人文之為「主義」恰恰在於它的不能完成性和不斷嘗試性。以這樣的姿態來看待文明傳承,薩依德指出經典的可貴不在於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竿價值,而在於經典入世的,以人為本、日新又新的巨大能量。


  薩依德的對話對象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文明,各有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基礎。相形之下,中國的人文精神,不論儒道根源,反而顯得順理成章得多。我們的經典早早就發出對「人之所以為人」的大哉問。屈原徘徊江邊的浩歎,王羲之蘭亭歡聚中的警醒,李清照亂離之際的感傷,張岱國破家亡後的追悔,魯迅禮教吃人的控訴,千百年來的聲音回盪我們四周,不斷顯示人面對不同境遇生與死、信仰與背離、承擔與隱逸、大我與小我、愛慾與超越……—的選擇和無從選擇。


  另一方面,學者早已指出「文」的傳統語源極其豐富,可以指文飾符號、文章學問、文化氣質,或是文明傳承。「『文』學」一詞在漢代已經出現,歷經演變,對知識論、世界觀、倫理學、修辭學和審美品味等各個層次都有所觸及,比起來,現代「純文學」的定義反而顯得謹小慎微了。


  從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到《左傳》、《史記》,從〈桃花源記〉到〈病梅館記〉,從李白到曹雪芹,將近三千年的傳統雖然只能點到為止,已經在在顯示古典歷久彌新的道理。《詩經》質樸的世界彷彿天長地久,《世說新語》裡的人物到了今天也算夠「酷」,《紅樓夢》的款款深情仍然讓我們悠然神往;而荀子的〈勸學〉、顧炎武的〈廉恥〉、鄭用錫的〈勸和論〉與我們目前的社會、政治豈不有驚人關聯性?


  「郁郁乎文哉」:人文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審美想像或是啟蒙革命,也可以是「興、觀、群、怨」、或「心齋」、「坐忘」、或「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」,以至「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」。人與文是我們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。傳統理想的文人應該是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。轉換成今天的語境,或許該說文學能培養我們如何在社會裡作個通情達理、進退有節的知識人。


  「人與經典」系列從構思、選題、到邀稿,主要得力柯慶明教授的大力支持。柯教授是臺灣人文學界的指標性人物,不僅治學嚴謹,對臺灣人文教育的關注尤其令人敬佩。此一系列由柯教授擔任總策劃,是麥田出版公司最大的榮幸。參與寫作的專家學者,都是臺灣學界的一流人選。他們不僅為所選擇書寫的經典作出最新詮釋;他們本身的學養已經是臺灣多年來人文教育成果的最佳見證。

目錄:



總序/王德威

總導讀/柯慶明

自序:屈原及其作品/傅錫壬



壹 屈原的故事

一、汨羅江畔弔屈魂

二、屈原的身世和故里

三、初放漢北

四、再放江南

五、嘔心瀝血之旅

六、魂兮歸來



貳 屈原的作品 《楚辭》

一、《楚辭》的內容

二、漢朝《楚辭》已成顯學

三、《楚辭》與《詩經》的關係



? 沅、湘流域的祭神歌 〈九歌〉

一、〈九歌〉不是屈原的原創

二、〈九歌〉的結構

三、〈九歌〉諸神的造型和文辭之美



肆 自傳式的告白 〈離騷〉

一、為何篇名稱「離騷」

二、〈離騷〉的寫作時間

三、〈離騷〉的結構與文辭之美



伍 流放者的行吟之歌 〈九章〉

一、〈九章〉不是一時一地之作

二、〈九章〉的創作時地和文辭之美



陸 神話傳說的淵藪 〈天問〉

一、〈天問〉是呵壁之作

二、〈天問〉的語譯和神話傳說



柒 遊仙思想的濫觴 〈遠遊〉

一、〈遠遊〉作者的爭議

二、〈遠遊〉的創作動機

三、〈遠遊〉的結構和文章之美



捌 何去何從的徬徨與抉擇 〈卜居〉

一、〈卜居〉的作者

二、〈卜居〉的寫作動機

三、〈卜居〉的結構和文辭之美



玖 遊於江壇,行吟澤畔 〈漁父〉

一、〈漁父〉的寫作動機

二、〈漁父〉的語譯和文章分析



拾 魂兮歸來哀江南 〈招魂〉

一、重現〈招魂〉的儀式

二、〈招魂〉的作者和所招之人

三、〈招魂〉的結構和楚文化



拾壹 魂兮歸來尚三王 〈大招〉

二、〈大招〉的作者和所招之人

三、〈大招〉的語譯和結構分析


描述: http://pic.pimg.tw/bill777321/1359203872-2623638066.gif?v=1359203877



站長特別推薦相關文章!
[勸敗]誰在淘寶中國-站長推薦

[心得]PS Mall手壓式自發電手電筒LED小豬燈 2-相關討論

[分享]ARTEX 17伸縮流蘇筆 粉紅-達人推薦

[獨家]威爾第:茶花女(藍光BD)-必搶夯貨

[活動]純情羅曼史-1000片夜光拼圖-網路狂銷


最近!大家都在熱門什麼??
港仔找茶-新竹寶山店[pixnet痞客邦blog]

25萬鋼鐵人 安心亞 黃金價格 熊黛林 旅展 口罩戴法 肉圓


描述: https://badge.facebook.com/badge/438201696272646.1652.1442901069.png

點進圖片有更多詳細的介紹!!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比較! 網站內容圖檔來源取材來自商家發表或轉載擷錄,如有侵權問題請來信通報,將立即刪除,謝謝!!
描述: http://tw.ptnr.yimg.com/no/ad/img?s=46&zid=2&prop=partner&num=0


[
今日]經典。屈原 楚辭-如何購買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20130314 的頭像
    bo20130314

    文學,人文,電子書,健康,休閒,親子,商業,學習,雜誌,文具,影音,DVD,辦公用品,比較,價格,哪裡買?哪裡賣?

    bo20130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